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预测: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达55%,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15%
tokenpocket钱包官网下载 2025年2月23日 18:10:48 tp钱包官网下载 19
市场结构深度调整
我国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2024年,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而新能源车市场占比却迅速上升。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传统燃油车企业正面临极大的挑战。这一现象表明,市场内部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结构调整,消费者对环保节能型新能源车的喜爱程度越来越高。
PHEV与BEV竞争态势
2024年,PHEV在低线城市销量强劲,增幅达86%。然而,瑞银预测,2025年BEV将迎来转机。PHEV恰巧满足了低线城市消费者对续航和充电的需求。技术进步使得BEV的优势逐渐显现。若BEV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宁德时代等电池行业巨头及锂矿企业将从中获益。而以PHEV为主的增程式汽车企业可能面临估值调整的压力。
出口增速放缓原因
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增幅预计将从23%下滑至2025年的10%。这主要是因为欧美市场设置了高额关税壁垒。以欧盟为例,他们提高了进口汽车的关税,这给中国汽车企业进入欧美市场带来了阻碍。然而,在拉美地区,尤其是巴西,2025年预计纯电动汽车的进口量将提升五成。比亚迪、奇瑞等公司通过在当地进行组装,成功绕过了关税壁垒,顺利打开了当地市场。
出口结构高端化趋势
2025年,我国汽车出口量预计将达517.2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将从2024年的28%提升至35%,出口产品正逐步走向高端。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其智能与环保特性吸引了众多海外消费者。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日益增强,正逐步迈向中高端市场。
车企核心竞争力转变
瑞银指出,提升智能驾驶水平及制造效率是汽车厂商的关键优势。像小米、小鹏这类新崛起的企业,具备AI技术基因,它们在研发上的投入已超过总营收的15%,正努力推进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而与此同时,那些传统的汽车厂商在与华为等企业合作时,却遭遇了因技术代沟带来的难题。中美两国对数据跨境流动的限制影响了FSD在中国的发展,这给了国内企业2至3年的成长空间,众多企业正致力于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技术革新带来的影响
若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超出原先的预测,那么对现有锂电池产业的估值可能需作出调整。在全球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背景下,那些掌握快速充电技术专利且专利保护稳固的企业,例如某些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已超35%,因电动汽车市场的复苏而获益,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这些企业利用垂直整合的显著优势,在海外设立工厂后,出口产品的毛利率由国内的18%提高到了25%。面对未来可能的变化,企业需提前做好新技术的应用规划。
我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依赖技术优势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和全球竞争力扮演了核心角色。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场驱动,那些具备稳固科技底蕴和灵活国际扩张策略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那么,你心目中哪家中国汽车品牌有望在这次变革中脱颖而出?